查看: 28436|回复: 41
谈谈耳机系统的解析力
[复制链接]
wzchen
wzchen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电梯直达
1楼
发表于 2020-6-24 04:00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科威特
解析力是什么,什么样的声音是解析力高的声音,在论坛好像也没有见到过详细的解释。而且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就是解析力太高的系统不好听、不耐听。那么解析力究竟是什么,解析力太高的系统真的不好听、不耐听吗?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解析力越高越好听、越耐听。
解析力就是对重放音乐中各种音乐元素的分辨能力,除了独奏音乐,其它所有的音乐都有不同的音乐元素组成,人声的话有歌手的演唱加上各种伴奏器乐,轻音乐、交响曲则由更加多的器乐(群)组成,一件乐器(或一组乐器)组成了音乐的一个可以分辨的元素,如果系统解析力足够好的话,那么音乐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应该有清晰明确的结像和定位,并有自己旋律和节奏,这个音乐元素,如果你把注意力聚焦在它上面,你就能听清楚它在音乐中的整个旋律和节奏,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其它的音乐元素所掩盖。假如一段音乐有10个音乐元素,那么这10个音乐元素的每一个元素的结像定位都应该是清晰明确的,旋律节奏也都应该是可以完整地聆听到并分辨出来,聆听的人可以很容易把注意力聚焦在这10个音乐元素的任何一个上面,就是说可以随时切换你的注意力,来特别关注某个音乐元素,这个音乐元素不因为有其它音乐元素的存在被掩盖而听不清楚它的旋律和节奏等等,它应该自始至终清晰可闻的,有明确明显的结像定位。这样的话,音乐就会变得异常生动和鲜活,音乐的配器也变得非常有趣,活灵活现。当然,你的注意力大部分时间可以聚焦在歌手或主要的器乐上面,但其它的一些音乐元素因为其鲜明的结像定位和鲜活的表现仍然会不时吸引你的一部分注意力,你任何时候可以随时调整一些自己的注意力去关注这些有趣的伴奏,有时候,你会觉得它们好像是各玩各的,互不相干,有时候你又能明显感觉到它们是一个互相配合的整体,音乐变得特别鲜活生动,真是好听极了。
解析力不够好的系统,通常有很多音乐元素没法做到清晰明确的结像定位,其旋律节奏也没法做到始终如一的清晰可辨,经常会出现一种音乐元素被其它很多种音乐元素掩盖的情况,音乐的生动性大打折扣
收藏15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前进
前进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2楼
发表于 2020-6-24 04: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解析力有低频解析力 中频解析力 高频解析力
为了高频延伸比较好 像有的很差的音箱高音软膜喇叭 让次高频有明显凸起 但是极高频延伸还是很差
把这种假的“解析力”当做真正的解析力是耳机玩家群特殊情况之一
有的还因此认为 耳机细腻 “暴力解析”等
10到13千赫兹
12千赫兹附近的提升 会造成高频细节很强的假象
当然 也有经销商吹“这适合所谓的古典”那高频暗的呢?又吹“适合流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前进
前进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3楼
发表于 2020-6-24 04: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还有更搞笑的是 高频暗的耳放等 对 耳机凸起的次高频进行过滤
在耳机玩家群发明一个提法 叫“高频控制力”
前几年刚刚到耳机论坛玩耍的时候 还感觉非常奇怪
“控制力”在音响玩家群体里本来意思是 放大器对扬声器振膜的控制
比如有一个信号出来 驱动喇叭振膜运动 反应越快越好 这叫驱动力 或者耳机玩家说的“推力”
信号消失后 让喇叭振膜停止运动 作用速度越快越好 不要影响下一个信号的声音
这叫控制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wzchen
wzchen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4楼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04: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科威特
前进 发表于 2020-6-24 04:06
解析力有低频解析力 中频解析力 高频解析力
为了高频延伸比较好 像有的很差的音箱高音软膜喇叭 让次高频有 ...
虽然低频部分的解析相对难做好一点,但其实解析力是不分什么高中低频的,解析力就是解析力。就是你能分辩清楚音乐中各个音乐元素的能力,包括结像、定位、旋律、节奏等,每个音乐元素要自始自终清晰可辩,不能一会儿清晰一会儿又模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seanshee
seanshee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5楼
发表于 2020-6-24 04: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赞同!
似乎不少人把中高频的线条感作为解析力好的表现,而忽略低频细节的还原,这样的“假解析”大多是不耐听的。
个人理解:好的解析力应是全频段的,而且不论在高电平还是低电平时,都能将细微的音色变化表现出来,细节丰富且层次感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seanshee
seanshee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6楼
发表于 2020-6-24 04: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中频若是有所凹陷,就被人冠以“适合器乐,不适合人声”。
Excuse me? 乐器没有中频么?中频可是把几乎所有乐器都包含进去了,中频凹陷则造成声音听来感觉“瘦”,这对于器乐的还原可不是什么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wzchen
wzchen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7楼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04: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科威特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0-6-24 04:50 编辑
seanshee 发表于 2020-6-24 04:28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中频若是有所凹陷,就被人冠以“适合器乐,不适合人声”。
Excuse me? 乐器没有中频 ...
完全赞同,其实这也是一个认识误区。我一直认为好的系统是可以播好任何类型的曲目的,播人声好的系统播器乐肯定也是好的,反过来也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wzchen
wzchen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8楼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04: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科威特
判断系统解析力是否好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关注音乐中的弱势音乐元素,看看它们在音乐中的表现,例如,结像定位是否非常清晰,旋律节奏是否始终清晰可闻,有无被其它音乐元素掩盖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前进
前进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9楼
发表于 2020-6-24 05: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seanshee 发表于 2020-6-24 04:28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中频若是有所凹陷,就被人冠以“适合器乐,不适合人声”。
Excuse me? 乐器没有中频 ...
这是商家炒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前进
前进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10楼
发表于 2020-6-24 05: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中等以上的耳机 低频细节也还不错了
结像定位 分离度 声场也都是信息量的一种表现
每个频段都不能丢
“解析力”不只是高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ilovefilm
ilovefilm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11楼
发表于 2020-6-24 06: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初烧 不太懂 个人感受 解析力高的耳机 听各个乐器都很清楚,可有的时候太清楚了,听得时候某个乐器干扰了听歌的乐趣,被拉着强迫去听某个乐器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秋季先生
秋季先生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12楼
发表于 2020-6-24 06: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就是你们这种烧友,害得某些厂家的销量打不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姚鹏
姚鹏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13楼
发表于 2020-6-24 08: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中频瘦,假解析,人声远,这不就是hd800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蓝色号角
蓝色号角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14楼
发表于 2020-6-24 09: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
决定耳机价格档次的关键因素就是解析力的强弱。
能做到解析力强悍、且易于驱动的耳机才是最牛B的。
解析力强、信息量充沛的另一个特点是赋予声音立体感,如3D效果。
超低频在解析力强的耳机上会明显感受到声音形态、动态、层次、指向,而不是一团糊、一种持续的噪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全网最菜萌新
全网最菜萌新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15楼
发表于 2020-6-24 09: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好的音源情况下能数有几把小提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kugongzi
kugongzi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16楼
发表于 2020-6-24 11: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对,耳机解析力越高,越好听。永远没有解析力过高这回事,再高也只能无限接近歌曲录音本身的水平,只是有些人错把高频拔起声音亮、锐化声音当成高解析而已。就像一张照片,用PS提高了亮度,增加了锐度,给人的感觉更清晰了,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解析力和原来一样,只是细节“更容易”被看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yqf9300
yqf9300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17楼
发表于 2020-6-24 13: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
秋季先生 发表于 2020-6-24 06:54
就是你们这种烧友,害得某些厂家的销量打不上去
韭菜越来越聪明了,对商家不是什么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duron667
duron667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18楼
发表于 2020-6-24 13: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
你先得搞清楚什么是耐听。耐听的构成元素来自哪些?
耐听的第一个构成元素就是心理上对某种风格的习惯性甚至依赖性,如果你不明白,我用耐看举例子。
你上网找俩女明星照片,一个高圆圆一个范冰冰。无论范冰冰照片清晰度分辨率是高于高圆圆还是低于高圆圆照片,绝大多数人会认为高圆圆照片耐看。而范冰冰照片没高圆圆照片耐看的关键在于风格的妖艳且小众化,偶尔看看范冰冰觉得惊艳,看的时间一长就会发生潜意识冲突,如果你不能轻松克服这种冲突,你就会回去看高圆圆并觉得还是高圆圆看着舒服,此为耐看之先决因素。
照片清晰度就是解析力,是构成耐看的另一个次要元素。清晰度也有个人观感适应区间,这也来自于习惯,过于模糊,则觉得看起来费劲。如果你最常看的是1080P和720P,换480P你会着急,费劲,甚至由于信息量获取困难而烦躁,不会觉得耐看。突然换4K图片清晰度太高你觉得鲜艳锐利,在你觉得惊艳同时你的视觉疲劳速度在快速增加,你会更早觉得疲劳需要休息,否则会头疼头晕,在没适应的前提下容易视觉疲劳,此为信息量增加带来的视觉疲劳度,容易疲劳自然你也不觉得耐看。
无论听觉还是视觉,人有个处理信息的接受信息过程也是被信息刺激和大脑加工信息的过程。信息量多一定是增加了感官刺激,提升疲劳度,同时加速触发痛阙,一旦疲劳度超过习惯量,就会产生反感或者不适,而需要休息。则不会被认为是耐看或耐听。所以解析力越高不一定越好听,但一定越惊艳,并获得更多的听觉刺激加速疲劳,起码在没适应前提下,不会更耐听。
在听阙范围内,痛阙的叠加数量和叠加速度在可控和习惯范围内=耐听。超出则=不耐听
解析力越高则越耐听说法完全是无法直接挂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usic_bug103
Music_bug103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19楼
发表于 2020-6-24 14: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我认为的耐听,其实是大脑对声音的认可度,声音的整个形体还原的越真实,人耳接受度越高,感觉就是越耐听。
解析度,其实是形体中的一个方面,就是形体的细节部分。好的声音,应该是高频中频低频都有足够的细节部分,不少不多。
而现在的石机,大多数是高频发亮发刺的,但是这就像单反镜头里背景糊化的效果,其实细节部分反而变少了。听惯真实声音的大脑会对这样的声音有排斥感,就是大家所说的不耐听。遇到这个情况,最简单的就是把这个频段削减一点,降低恼人的量感,会觉得更耐听,比如胆机所做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joseph.tt
joseph.tt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20楼
发表于 2020-6-24 14: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渝中区
seanshee 发表于 2020-6-24 04:17
赞同!
似乎不少人把中高频的线条感作为解析力好的表现,而忽略低频细节的还原,这样的“假解析”大多是 ...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