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三階段模式之理論基礎 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 陳麗欣.

助人三階段模式之理論基礎 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 陳麗欣.

Presentation on theme: "助人三階段模式之理論基礎 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 陳麗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助人三階段模式之理論基礎 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 陳麗欣

2

大綱 壹、助人三階段模式之簡介 貳、助人者三階段模式的假設 參、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階段 肆、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要素: ★同理的合作 ★文化伍、結語

3

助人三階段模式之簡介 壹、助人歷程包括:【帶入】自我瞭解→【帶出】至外在世界→【使能】有較好處理問題的能力助人的歷程包括引領個案「進到」自我瞭解中,然後再將他們「帶出」到外在的世界。 貳、助人者理論在運用時所面臨的困惑 參、助人者三階段模式:探索、洞察與行動 2.助人三階段模式(探索、洞察、行動)是一個應用助人技巧的架構來引導個案經歷一個過程,從問題探索,到對問題有較多的瞭解,然後能在生活中做改變。 肆、助人者三階段模式所採用的理論: 探索:個案中心理論 洞察:精神分析理論 行動:行為與認知理論 伍、助人者三階段模式重要要素: 同理的合作與文化

4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的假設(1) 壹、人性的假設(assumption of human nature) 1.Carl Rogers的性善2.Sigmund Freud的本能驅使 3.自我實現+生物傾向+環境互動 1.我們對人性的假設形成了任何模式的哲學基礎,因此呈現這個模式之前,先詳細說明此一假設是很重要的 貳、人格之三大要素:情緒、認知與行為 2.我們相信人類與生俱來各種歷程,包括心理的、智能的、身體的、和人際的。至於這些潛能是如何開展的,則大部份與環境有關,我們將於以下再述。

5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的假設(2) 參、個別差異(基因、氣質)、過去經驗與外在環境(增強力或阻礙力)之交互作用3.環境的因素對人們天賦的生存和發展動力,可以發揮增強或是阻礙性的力量。健康的環境滿足個人生物的需求(諸如食物和疪護)以及情緒的需求。 肆、早年經驗之依附與自尊對人格之影響 4.一個人的早年經驗,特別是依附與自尊,對人格的形成是重要的根本所在,而在生物傾向及早年經驗的限制下,個體仍然持續改變和適應。 伍、心理自衛機轉 5.我們也相信人們會發展出防衛,以克服焦慮,特剛是在童年的時候,兒童很少可以對自己的命運加以控制的。

6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的假設(3) 陸、個人之選擇與控制力6.雖然人們受到基因、過去經驗和外在環境所影響,人們對自己的生活和行為仍保有一些控制力。 柒、結語:人類雖受生物與環境因素影響(nature and nurture),但是仍能透過選擇與自由,在限制內有所改變,此等假設乃是助人者最基本的看法 7.情緒、認知、和行為是構成人格的三大要素,三者相互交織,彼此結合運作。 8.總而言之,我們相信人們是受其生物和環境因素影響著,特別是早年經驗對發展依附關係和自尊的影響力。雖然人們受制於過去,但他們仍有選擇和自由。

7

三、三階段模式 (1) 探索階段(Exploration stage) 洞察階段(Insight stage)行動階段(Action stage)

8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階段 1.探索:協助個案探索其想法、感覺 與行動 2.洞察:協助個案了解其想法、感覺 3.行動:協助個案在其探索和洞察的努力下決定所要採取的行 動,並付諸執行

9

三、三階段模式 (2)

10

三、三階段模式 (3) 探 索 .助人者建立支持與發展治療性關係 .助人者鼓勵個案說故事 .助人者鼓勵個案探索想法和感覺探 索 .助人者建立支持與發展治療性關係 .助人者鼓勵個案說故事 .助人者鼓勵個案探索想法和感覺 .助人者從個案的觀點瞭解個案 行 動 .助人者鼓勵個案探索可行的行為 .助人者協助個案決定行動 .助人者催化行動技巧的發展 .助人者對嘗試改變做回饋 .助人者協助個案評估改變並修正改變計畫 .助人者協助個案處理其對改變的感覺 洞 察 .助人者與個案一起建構新的洞察和瞭解 .助人者鼓勵個案決定他們自己在其想法、感覺、行動上所扮演的角色 .助人者與個案討論治療關係課題(例如,依附、誤解)

11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階段: (一)探索:工作任務壹、工作任務 1.建立支持與發展助人關係 2.鼓勵案主說故事 3.鼓勵案主探索想法與感覺 1.在探索階段,助人者致力於建立支持性、與個案發展出治療性的關係,鼓勵個案說故事,幫助個案探索其感覺,催化個案情緒的激起,並多認識他們的個案。 2.探索的重要性在於讓個案有機會去表達他們的感覺,也能去思考一下他們的複雜問題。 3.這時,有一個人在旁邊像是一個回聲板或一面鏡子就變得非常的重要了,如果少了這外在的回饋,就很難客觀的去檢視一個人的問題。

12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階段: (一)探索:工作任務4.催化感覺的激起 1.在探索階段,助人者致力於建立支持性、與個案發展出治療性的關係,鼓勵個案說故事,幫助個案探索其感覺,催化個案情緒的激起,並多認識他們的個案。 2.探索的重要性在於讓個案有機會去表達他們的感覺,也能去思考一下他們的複雜問題。 3.這時,有一個人在旁邊像是一個回聲板或一面鏡子就變得非常的重要了,如果少了這外在的回饋,就很難客觀的去檢視一個人的問題。 5.從案主的觀點瞭解案主 6.當助人者能不帶預設的傾聽,就能瞭解個案真正的感覺是什麼。

13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階段: (一)探索:理論基礎貳、理論基礎: ★Rogers的案主中心及其Rogers的學派 1.人性本善 2.人有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之可能 2.在同理(empathy)、尊重(respect)、真誠(genuine)及無條件積極性持(unconditional positive support)的情況下,案主便能樂納自己,進而能信賴自己內在經驗,因而能有成長與具有生長性。 Rogers相信人們天生是善的,只不過他們用取悅他人的方式,而不是順從於他們自己內在經驗的方式而行,所以無法發揮他們的潛能。 他相信如果助人者完全接納個案,傳遞同理、尊重、和真誠,個案能夠接納他們自己。

14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階段: (二)洞察:工作任務壹、工作任務 1. 與案主一起建構新的洞察 2.鼓勵案主決定其在想法、感覺、行動上所扮演的角色 3.與案主討論助人關係的課題(例如:依附、誤解等)1.洞察階段,助人者與個案一致力於產生新的洞察,或瞭解內在的動力,使其對問題的來源能有所覺察,並處理治療關係的課題,使個案擁有適當的責任感和控制感。 2.洞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可以幫助個案從嶄新的觀點來看問題,所以我們相信洞察能提昇個案自我瞭解的程度,從不同的觀點提供新的想法和回饋,讓個案得以發展出較深層次的覺察與瞭解。

15

(二)洞察:工作任務 3.不同與探索階段只做傾聽之類的反應,洞察階段的助人者會對個案的觀點加以挑戰,助人者會提供他們的想法,並運用他們親身的經驗來幫助個案從新的角度看事情,助人者在洞察階段是積極主動的與個案一起建構意義和經驗。 4.洞察階段助人者和個案關係是把焦點放在學習和改變。

16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階段: (二)洞察:理論基礎貳、理論基礎 1.精神分析與人際關係理論為基礎 洞察階段主要從心理分析和人際關係理論獲得相關知識,特別是Freud、Erikson、Mahler、Bowlby、Kohut和Greenson。 2.早年發展(尤其強調依附與個體化) 我們的模式中有著心理分析論的重要概念,我們強調早年發展是人格形成的基礎。個案也要瞭解是何種因素讓他們仍然沿用其防衛和不適應性行為模式,所以說改變的要素在獲得有關行為模式起源和延續的洞察。 3.心理防衛機轉 4.過去人際關係的檢驗與助人關係的立即檢驗與運用 在洞察階段,人際關係理論形成改善人際關係的推力,藉由瞭解人與之間的互動方式,個人可以發展出新的、更具適應性的人際相處模式

17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階段: (三)行動:工作任務壹、工作任務 1.鼓勵案主探索可行的行為 1.在行動階段,助人者引導個案朝向做決定與做改變,而這也剛好反映出個案對自己的新瞭解。 2.協助案主決定行動2.助人者與個案一起探討改變的想法,他們試著決定個案是否真的想改變,以及探討改變會對個案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意義。3.再一次強調,助人者並非專家,助人者是引導者,帶領個案探索行動的想法和感覺,並在生命中做積極的改變。

18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階段: (三)行動:工作任務3.催化行動技巧的發展 4.當個案將他們的新想法付諸實行時,想法中的改變才能根深蒂固。 5.在洞察階段缺少行動,那麼想法上的改變通常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 6.不過有一些事情會讓個案即使獲得洞察,卻還是難以採取行動。 (1)個案可能缺乏作改變所需的技巧。 (2)雖然助人歷程中,洞察的獲得是可能的,但是改變卻很困難,因為一個人的舊有習性很難打破,加上人們安於已知,卻不願冒著改變和未知的危險。 (3)重要他人對個案所做的改變可能有強烈的反應,這時個案需要協助以找出因應阻礙改變之道。 4.對案主嘗試所做的改變給予回饋 5.協助案主評估改變,並共同修正行動計畫 .心理學家不像收音機的脫口秀節目一樣,僅憑聽到三句話就給建議。我們強調的是要仔細深思的傾聽和探問,以幫助個案充分地探索他們的問題和獲得新的洞察。

19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階段: (三)行動:理論基礎貳、理論基礎 1.行為與認知-認知理論 行動階段的理論基礎在於行為和認知—行為理論,特別是B.F.Skinner、Wolpe、Lazurus、Bandura、Ellis和Beck。這些理論學家認為行(包括想法)是透過學習原則(例如增強、懲罰、塑造、類化、削弱、模仿、思想中介行為)習得,所以也同樣可以這些學習原則改變過來。 2.認知-行為是透過學習原則(增強、懲罰、塑造、類化、消弱、模仿、思考中介行為)習得的,所以也可以因此而改變 3.助人行為和認知原則的應用,以幫助案主對目前的行為作評估,教導型新為,增強其改變,協助其修改無效的行動計畫.

20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要素: (一)同理的合作壹、何謂同理心 1.認知層面與情緒層面 2.同理VS同情VS同意 貳、合作:以案主為中心協助案主為他們的問題作決定、做改變 3.整個助人歷程是合作0的,其中,助人者充當個案的導師或教練,以面對和處理問題;助人者並不是告訴個案該如何過日子的專家。 4.這個模式是個案中心的,幫助個案去為他們自己的問題解決做出決定。 參、同理的合作端賴助人者有效運用助人技巧(口語與非口欲)的結果 1.同理的合作(Empathic collaboration)是所有三個階段的主要特色,所以值得在這裡一提。助人者需要盡可能的去瞭解他們的個案,而且要知道我們不可能完全瞭解另一個人。 2.雖然有時候助人者和他們的個案一樣有相同的感覺,但是助人者要瞭解,痛苦、生氣、挫折、愉快、及其他情緒,是個案的而不是助人者的情緒,才能做到同理。

21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要素: (一)同理的合作肆、助人者經由了解、自我覺察、真誠、支持與尊重、共同工作等過程,再加上案主的適配度,則有可能達到此目標 伍、主人者需體會到個人之有限性。 5.有個很好的隱喻,用來比喻教導一個人捕魚,或餵他魚吃:給一個人一條魚只能餵飽他一餐,而教導他如何捕魚卻可以讓這個人吃一輩子。 6.雖然同理與合作是助人歷程中的兩大重要要素,但是這兩個不是直接可被教導的特殊技巧,他們無寧說是成功的運用助人技巧的結果,同時也是一種助人者對個案的感覺的反映

22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要素: (二)文化 壹、何謂文化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要素: (二)文化 壹、何謂文化 1.歷史的某個特定時間點上,由一群人所塑造出來的風俗習慣、價值觀、態度、信仰、特質與行為模式 2.文化相對性VS文化中心主義 3.多元文化 4.次文化 5.文化適應(enculturation) VS 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 1.文化被界定在歷史的某一個特定的時空中,由某一群人所塑造出來的風俗習慣、價值觀、態度、信仰、特質和行為模式。 2.文化包括種族、性別、年齡、意識型態、宗教、社會地位、性取向、職業和飲食習慣等。 3.團體內的差異甚至會多過團體間的差異。 4.對遷移到另一個不同文化的人而言,文化適應(enculturation)和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是必須仔細考慮的關鍵因素

23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要素: (二)文化 貳、助人者在文化議題中之考量: 1.案主所處的文化團體所共有的經驗、特質與需求助人者三階段模式之要素: (二)文化 貳、助人者在文化議題中之考量: 1.案主所處的文化團體所共有的經驗、特質與需求 2.案主本身的經驗、特質與需求 3.基本的人類需求 在助人過程中,助人者必須注意到文化差異: (1)個案所處文化團體所共有的經驗、特質與需求。 (2)個案本身的 經驗、特色與需求。 (3)基本人類需求(棲身之處、食物和尊嚴) 雖然對於文化特色的瞭解可以提供一些背景、脈絡,但助人依舊要由個體中學習個體 參、助人者需從個體中學習個體 肆、助人者在三階段需對案煮的文化有不同的體認、運用與避免將個人的文化價值觀強加於案主本身。案主自決乃是助人專業中的基本倫理。 從這些文化概念與助人三階段的關係來看,當助人者在協助個案探索他們感覺時,助人者必需注意到文化的爭議;在洞察與行動階段,助人者必須注意到不是所有個案都會注重洞察與行動,並不要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在個案身上

24

結語 1.探索、洞察與行動三階段都十分重要,但過程並非十分明確,且也非直線式的,有時需在階段間來回移動。2.助人者在任何過程中皆須持有個別差異、同理心、支持、真摯、適度的敏感度 3.三階段模式提供了助人歷程之哲學、理論與技巧,但是助人者則須要在面對案主需求、問題與現實環境壓力下,當下立即做反應,因此還是端賴助人者之臨場反應。

25

結語 1.助人歷程中這三個階段都是重要的,助人者不該急於進入下個階段而刻意縮短前個階段。2.第一個階段是後二個階段的基礎,洞察的基礎在於對問題有充份的探索;相同地,行動是基於對問題的深度瞭解而來,這個深度瞭解是必需的,讓個案可以從洞察走到積極改變的階段。 3.在助人的過程中,助人者必須切記對於個案個別差異保持同理心和適度的敏感。 4.雖然從探索到洞察、再到行動的階段,這個過程遂然似乎是直線式的,但對大多數的個案而言,過程不會一直那麼平順,而階段與階段間的分化與序列關係,也不會像我們想像中那麼明確,實際的狀況是助人者和個案都會在階段間來回移動。 5.總而言之,助人三階段模式提供了助人歷程的整個計畫和哲學,但助人者在每個當下做反應時,仍要留意個案的個別需求以及現實環境中的壓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