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454课:细说“谬”字

《说文解字》第454课:细说“谬”字

(譁然而骇者)

(二) wá。读音出自《集韵》。变化。《方言》卷三:“譁,涅,化也。燕、朝鲜洌水之间,曰涅,或曰譁。”这是“譁”的方言用法。

“譁”的小篆写法如图:

(譁的小篆写法)

2、謣。读音有两个:

(一) yú。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謣,妄言也。从言,雩声。(言荂),謣或从荂。”形声字。本义是虚夸。徐锴《说文系传》:“犹虚夸也。”

关于或体 (言荂),王筠《说文释例》:“謣之或体(言荂),《玉篇》以为(言䔢)之重文是也。荂为䔢之或体,䔢華固一字也。”

《法言·问明》:“謣言败俗,謣好败则。姑息败德,君子谨于言,慎于好,亟于时。”李轨注:“謣,妄言也。”

(二) xū。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用于专用词“謣舆”,也写作“舆謣”,即劳动号子。《集韵·虞韵》:“謣,謣舆,举重劝力歌也。”《吕氏春秋·淫辞》:“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謣,后亦应之。”高诱注:“舆謣,前人倡,后人和,举重劝力之声也。”

(劳动号子)

謣的小篆写法如图:

(謣的小篆写法)

3、譌。读 é。《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譌,譌言也。从言,爲声。《诗》曰:‘民之譌言。’”形声字。本义是谣言;虚假之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疑“譌”应为“伪”,并说“为”、“伪”、“譌”古同,通用。

这里的《诗》,指的是《诗·小雅·沔水》,今本《诗经》都写作“讹”。民之譌言,宁莫之惩。百姓虚假的话,难道没有人去制止它?

(小雅·沔水)

“讹”不见于《说文解字》,也就是说“讹”是“譌”的后起字,或者是“譌”的俗字。

譌的小篆写法如图:

(譌的小篆写法)

4、謬(谬)。读 miù。《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谬,狂者之妄言也。从言,翏声。”形声字。本义是狂妄的人的荒诞的话;谬误;荒谬。《广雅·释诂三》:“谬,误也。”

(荒谬之图)

《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孔传:“弹正过误,检其非妄之心。”孔颖达疏:“即言正己之事,绳其愆过,纠其错谬,格其非妄之心。”纠正过错,端正我不正确的思想。《世说新语·言语》:“足下言,何其谬也。”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

也作谦词。用于动词前。《红楼梦》第一回:“既蒙谬爱,何敢拂此盛情。”谬爱,错误之抬爱。

在本义之外,谬还有其他用法:

(1)差错。《玉篇·言部》:“谬,乱也。”《广韵·幼韵》:“谬,差也。”《史记·项羽本纪》:“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竟然用“上天灭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过错”为借口,难道不是太错误了吗!

(2)欺诈;虚伪。《广雅·释诂二》:“谬,欺也。”《玉篇·言部》:“谬,诈也。”王安石《杂咏八首》之三:“薄俗谬为恭,独在势权尤。”

(3)通“缪”。缠结;束缚。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谬,假借为缪。”《庄子·庚桑楚》:“徹志之勃,解心之谬。”成玄英疏:“谬,系缚也。”陆德明释文:“谬,一本作缪。”扫除意志的干扰,解脱心灵的束缚。

(束缚)

此外,谬还是姓氏。《通志·氏族略四》有载,《万姓统谱》亦有载。

谬的小篆写法如图:

(谬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454,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