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穷人每天吃什么?别被电视剧误导了,你可能一天都撑不下去

古代穷人每天吃什么?别被电视剧误导了,你可能一天都撑不下去

古代穷人的副食品都有啥?

古代的农副食品,老百姓家的选择也不丰富,汉朝才开始有豆腐,豆腐脑、豆腐乳等花样,但让普通人每天吃得起,起码要等到汉朝后期。

至于水果,先秦时期开始,我国就有栽培核果类的桃、李、梅、杏、枣,坚果类的栗、榛,以及常绿果树中的柑橘等,然而,古人尤其受限于交通和运输,就连大多数富人也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更别提穷人。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是皇家才有的待遇,百姓家一辈子只吃过一样就很不错,穷人家想要“日啖荔枝三百颗”,就只能穿越到岭南当个老广。

此外,古人开发蔬菜的经验较为丰富,但穷人家一般吃野菜和自种菜。

在成书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中,对百姓的生活有许多描述,书里面提到20余种野菜,如荇、苕、苞之类,战国及秦汉时期,我国普通老百姓每天食用的蔬菜主要有葵、豆叶、萝卜和韭菜。

魏晋至唐宋时期开始,茄子、黄瓜、菠菜等方才陆续从国外引进来,宋代以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还自行培育出一些蔬菜品种,比如白菜和茭白等,也能端上每天的餐桌。

辣椒这种蔬菜,要等到明代晚期才东渡而来,四川、湖南等省的平民老百姓才有机会点亮“无辣不欢”的技能,要是不小心穿越到明朝之前,爱吃辣的小伙伴可能一天都忍不了!

而肉类对于古代穷人来说可是奢侈品,只有在重大节庆或者祭祀时才吃的上。

牛是现今常见的肉用家畜,穷人家也养得起老黄牛,可在古时大部分的朝代,吃牛肉都是不被允许的,因为牛是重要的劳动力,是家庭的珍贵财产。

在明朝时,政府曾颁布《禁牛令》,规定任何人、即便是牛的主人,都不允许杀牛吃肉。

吃不到牛肉,那鱼肉呢?事实上,鱼类在古代也是不轻易被端上饭桌的,穷人家想吃鱼肉,只能吃野生捕捞的鱼,而且受限于捕捞、保鲜技术,供给非常有限。穷人家哪怕侥幸捞到大鱼,但是也炖煮不出今天鱼肉的鲜香美味,因为在古代,穷人没有我们如今丰富多样的调味品来进行烹饪。

古代穷人日常用啥调味?

今天看来,调味品是寻常百姓日常使用的,是生活的一部分,可是古代普通人却无法每天吃到这些。

我们通过盐来获得咸味,人体也需要盐分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神经、肌肉和心血管系统。

先秦时期,我国至少已经有了海盐、池盐、井盐、崖盐四个盐种的食盐生产,但先秦的盐价很贵,食盐是极少数需要通过购买获得的商品,穷人每日辛勤耕作之余,通过集市销售剩余农产品、织品,各类手工制成品等,所得收入大部分只是为了换取些许食盐。

《管子·海王篇》记载,一个十口之家,成年男子每月吃5.3升盐,成年女子吃盐3.3升,小孩吃盐2.3升,这对普通的穷人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直到唐以后,绝大多数平民才可以较为“轻松”地买得起盐,吃得上盐。

而没有多余的调料,古代穷人想让食物增鲜要怎么办?答案是用梅子。

《尚书·说命》提到,如作羹汤,就需要用盐和梅,古人把梅子捣碎的酱汁称作“醷”,梅汁别具鲜酸风味,可以很好地增鲜,还可以去除很多食材中的腥味。

至于现代人每日都能尝到的甜味,古代穷人是没法这样享受的。

蜂蜜一直都是古代人获得甜味的主要来源,在我国,蜂蜜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4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但它是昂贵的天然食品,只有古代富人才能吃得起,穷人只能靠进山砍柴打猎,偶尔遇到了尝一尝。

可见在古代,一般穷人家的老百姓想吃的好真不容易,真要穿越过去,现代人可能一天都撑不下去。我们今天有丰富多彩的一日三餐,全靠数千年来劳动人民的不懈努力、勤劳智慧。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发展,跟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一样,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时至今日,中国人的餐桌上,没有吃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这样一思考,我们也不必羡慕古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