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水浒》人物之“天人”武松

【名著导读】《水浒》人物之“天人”武松

仗义疏财 快意恩仇

为民除害,打死了害人性命的老虎,武松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当知县赏他一千贯钱时,武松说:“小人托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何不把这一千贯教与众人去用?”他非但不贪功,反而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侥幸,不敢受赏,最后还把钱分给了猎户。一千贯钱对于武松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他没有柴进的显赫家世,更没有他的万贯家财,但他一掷千金的豪情绝不亚于柴进这个“现世孟尝君”。除此之外,武松在逃亡途中,对险些害了自己性命的四个捣子,不仅不施以毒手,反而因那四个人缺钱,送银子给他们。

知恩图报,恩怨分明在武松身上也十分明显。十字坡上,张青要杀掉押送武松的两个差役,武松阻止他道:“这两个公人于我分上只是小心,一路上服侍我来,我若害了他,天理也不容我。你若敬爱我时便与我救起来放了他。”还把张青给他的十两银子全都分给了那两个公人。刺配孟州后,武松由于得到施恩的庇佑,不但免去了一百杀威棒,每天还遭到很好的待遇,大鱼大肉,不在话下。而武松受了施恩的恩惠,当然是不遗余力地帮他赶走蒋门神,有了醉打蒋门神的情节。当然,面对那些有仇之人,武松绝不手软。当张都监收受张团练贿赂,为替蒋门神报仇设计诬告武松偷窃都监府财物,还派人在飞云浦追杀武松,准备斩草除根时,武松被彻底激怒,奋起复仇,先大闹飞云浦 ,杀死四人,又奔回孟州城,杀尽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等十五人,从而血溅鸳鸯楼。从这些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武松真是一个有恩必报,嫉恶如仇之人。

肆意妄为 不计后果

在柴进府上,武松因酒后好闹事而招致满院庄客没一个道他好。来到阳谷县后,武大对他的第一番话里就说道:“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便要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投奔二龙山路上的武松酒醉之后蛮不讲理,大骂酒家,还醉打了孔亮。从这些事例中都可以明显看出,武松性格中的蛮横,醉酒之后的武松虽然能完成打死老虎、打服蒋忠的壮举,也有不少近乎泼皮无赖的行径。

武松也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但是他的原则很多时候并非基于道义,而是人情,并为此做事可以心狠手辣,不计后果。在与施恩讨论重夺快活林的谈话里,武松曾说:“我如今和你去,看我把这厮和大虫一般结果他,拳头重时打死了,我自偿命。”鸳鸯楼一段是武松杀戮的高潮,自尊心受伤,对官方失望,同时几年里备受苦难的武松在飞云浦杀掉四个企图置他于死地的人之后达到了愤怒的极点,鸳鸯楼里,包括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在内的十五个人全部被他杀死,这其中武松的仇人不过三个,绝大多数都是无辜的。惨案之时,武松道:“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武松,有人觉得武松是“天人”,觉得他是义薄云天的英雄。也有人认为他高傲自负、心狠手辣。武松生活于市井之中,身上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市侩之徒的痞性,这种痞性和他的刚强勇猛 、忠义有情 、恩怨分明融于一身,从而使武松这个形象有血有肉,更加真实,更加立体。

本期小编

十五中 沈秀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