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拼命地弹劾,唐仲友也随即反击,事情终于闹到孝宗皇帝那里。
孝宗是南宋少见的勤政之君。当时全国有15个路、近200个府州,每路各有长官、监司数人,加上各府州的长官合计近300人。为了记住这些官员,孝宗特意命人在宫里做了一块金漆大屏风,在上面画了张全国地图,把各地官员的名字用签条贴在屏风上,方便随时阅看。1朱、唐的名字当然都在其中。
南宋政区图。图片来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Map_of_Southern_Song(%E5%8D%97%E5%AE%8B).jpg除了地方官的分布,孝宗也关心他们的籍贯,不允许出现在自己老家做官这样容易假公济私的情形。为防止大臣们暗箱操作,他明确要求在提交地方官人选的时候要标明这些人的籍贯。2在他做皇帝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喜欢亲力亲为,甚至不愿任命宰相。3
然而下令标明籍贯的时候,孝宗已经五十五岁。他之前任用的官员全都遵循主上意旨,积极筹谋北伐,却一点没有成果,反而弊窦丛生。他有点累了,开始想把朝政交给一个持平、稳重、放心的人去处理,不愿再生事端。4
最后被他选中的官员名叫王淮,大孝宗一岁,是唐仲友的老乡兼亲戚。5王淮的作风和孝宗截然不同,是“以春迟冬湿之气,而当风行雷厉之威”6——他为人沉稳内敛,喜怒不形于色,而孝宗却是个锐意进取、严厉果决的人,两人一快一慢、一动一静,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