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不去大厂,回工厂。今年以来,一大批90后甚至00后的青年厂长相继走马上任,他们经常在社交平台记录工厂的日常,也会组建社群讨论如何管理团队,怎么做电商和外贸等商业话题。
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厂二代”。
他们是当前中小民营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大多出生于1985年到2000年。在他们身后,是数以千万计的工厂,这些工厂往往不为大众熟知,却像毛细血管一样在各个细分领域运转着。
如今,他们的父辈年纪渐长,“厂二代”进入接班的关键时期,如何选择、如何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如何经营、如何传承,是他们共同面对的课题。
财新在一篇报道中点评,“厂二代”接班,实际是众多中国工厂蝶变的过程,它不仅重新定义中国制造,还通过环环相扣的全球供应链影响着世界。
“厂二代”们的选择
公开资料显示,在中国超1亿家民营企业中,80%以上为家族企业,从2017年至2022年,约四分之三的家族企业面临交接班,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波家族传承。
这些家族企业大多创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浪潮中,父辈们凭借胆识与勤劳,白手起家。如今企业面临换代,他们更多选择下一代接班。
这些“厂二代”们大多在家族荫庇中成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着开阔的国际眼界。接班前,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到国外求学,去大企业实践,或者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
图源:视觉中国
一部分“厂二代”有着推动家族企业崛起,成为世界级公司的野心与抱负;也有的在大城市有稳定工作,在家族企业遇到困难后选择回厂。
当然,也有相当比例的“厂二代”表示不愿意接班。父辈打下来的基业,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着一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也有一些人在外没有更好的职业选择,被迫只能回家接班。
展开全文
从最开始不想接班到最后接班,这是“厂二代”们普遍的心路历程。
如何经营?
与父辈相比,“厂二代”当下面临的经济环境更为复杂。对他们来说,接下家族企业传承的重担绝非易事。
很多“厂二代”进企业都会顶着“总经理助理”的头衔,在各个部门轮岗。女性接班人往往从财务、品牌和销售等领域接手,而男性接班人会从IT、外贸、电商等方向着手。相对父辈的丰富经验,学习力和执行力是“厂二代”的优势,他们多帮助工厂接入最前端的生产技术以及运营模式,在财务部分则提倡精益管理,让企业管理成本大幅度削减。
作为互联网原生一代,“厂二代”对数字化工具的理解和运用远超父母,他们更愿意钻研工业软件、电商、社交媒体等新技术、新渠道,帮助工厂数字化转型,他们在品牌和研发上会加大投入,提倡以现代公司治理方式替代传统的家族式管理。
比如,很多“厂二代”们相继尝试从传统外贸向跨境电商转型,开拓海外市场。中国外贸今年实现良好开局,增长的背后也是“厂二代”们不断探索的结果。
图源:视觉中国
如何传承?
在接班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一些接班人难以完成对企业的转型与变革,有的“厂二代”根本不具备接班的能力,他们对管理了解甚少,缺乏基层历练。这些“厂二代”也没有特别强烈的创业意识,当他们接管工厂,很多都是被赶鸭子上架,真正能全面接手工厂的人仍属少数。
在现阶段,一批“厂二代”掌握大权并实现了企业的初步交接,但这些年轻人的想法和父辈的经营理念产生新的冲突。在“厂二代”们看来,工厂复杂的人事管理关系,与父辈观念上的矛盾处理更棘手。一些工厂虽已明确接班人,但父辈却没有将权利赋予他们。
企业家都希望工厂能走得更远更稳健,他们也担心将企业交给能力不足的“厂二代”反而更容易败光家业。越是这样,父辈越不敢放手。他们也在权衡,选择职业经理人还是让自家人接棒?
目前,“厂二代”能否接好班也引发社会各界担忧。它显然不只是企业自家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代际传承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中国工厂代际传承大考会交出一份怎么样的答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